医院新闻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医院新闻>医院新闻

【健康在胸】60天“无声”煎熬,之后...

发布时间:2025-04-08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分享到:

近日,广西胸科医院呼吸内科二病区成功为入院前被气切套管困扰了两个多月的患者张先生顺利拔除气管切开套管!据悉,张先生曾因脑出血后偏瘫,长期卧床导致肺炎,辗转各个医院治疗好转后进行康复治疗,但康复过程中尝试过多次气管套管拔除后封口,均以失败告终。这一问题使得张先生生活困扰不已,说话发不出声音、沟通困难,且咳痰无力容易造成感染。为此慕名来到我院呼吸内科二病区,寻求科主任黄大勇主任医师的帮助。

入院时,患者张先生咳嗽无力,痰液粘稠难以咳出,且有着多次拔管失败的阴影,患者及家属对成功拔管失去了一定信心。呼吸内科二病区王彬燕主治医师对患者及家属进行了耐心开导,“请放心,我们医护团队对此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且会对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成功率。”张先生及家属听后,这才决心积极配合治疗,摆脱束缚。

同时,科主任黄大勇主任医师带领科室团队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拔管前评估及治疗方案。首先是控制感染、加强营养,为拔除气切套管奠定基础。考虑到患者之前拔管后呼吸困难的情况,为患者专门制定了气管切开套管拔管前的呼吸功能锻炼方案。目的是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能力、增强呼吸肌力量、改善气道廓清能力,并降低拔管后并发症风险。   

呼吸功能训练:

一、呼吸肌训练 腹式呼吸训——指导患者用鼻深吸气,腹部鼓起,呼气时缩唇缓慢吐气,腹部内收。从刚开始每日1-2次,每次2-5分钟,逐步增加强度。目的是增强膈肌力量,改善通气效率。接着是缩唇呼吸训练--吸气时用鼻,呼气时缩唇如吹口哨状,延长呼气时间(吸呼比1:2-3)。其目的是防止小气道塌陷,减少呼吸做功。

二、气道廓清能力锻炼 有效咳嗽训练—— 刚开始张先生无力咳嗽,配合手法辅助(按压胸骨上窝或腹部)随之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屏气2-3秒,用力咳嗽,通过腹肌收缩排出分泌物。

三、 呼吸模式指导——每天训练患者适应经口鼻呼吸,减少对套管的依赖。并做好心理护理,解释锻炼目的,模拟拔管后呼吸感受,减轻患者恐惧。  

呼吸内科的医护团队每日对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终于,在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治疗及护理后,张先生情况渐渐稳定了下来,具备拔管指征,成功拔除了气管切开套管。

直到拔管第七天,张先生没有任何不适且能开口进行了简单的交流,患者及家属这才如释重负,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谢谢你们的精湛医术和细心护理,我们终于能回归正常生活了!”患者及家属再三对呼吸内科二病区团队表达了真诚的感谢之后,顺利康复出院。

呼吸内科二病区医护团队通过规范化的流程,针对患者病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大大提高了“拔管”成功率,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黄大勇主任医师说,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常采用的治疗措施,而术后拔管对患者的康复进程有直接且重要影响。若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则会成为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绊脚石”。因此,需要尽可能缩短气管套管使用时间,尽早拔除气管套管,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Tip


01

什么是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重要举措,当患者因肿瘤或异物阻塞咽部或喉部、或呼吸功能减退引起分泌物阻塞下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时,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解除患者呼吸道的阻塞,缓解呼吸困难,以达到辅助性治疗的目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气道的防御功能,有可能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Tip


02

什么时候才可以拔除气管套管呢?

拔管时机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呼吸功能恢复情况、咳嗽反射及排痰能力等因素综合判断。一般来说,在患者病情稳定、呼吸功能恢复良好、咳嗽反射正常且能够自行排痰时,可考虑拔除导管。       

对于需要长期机械通气或气管切开的患者,应在医生评估后确定是否可以拔除导管。同时,在拔管前应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加强呼吸道管理、控制感染、纠正营养不良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