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8-11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次
近日,广西胸科医院胸心外科又顺利完成了一例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手术,不同于常规胸腔镜微创手术的是,这例患者术后无需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麻醉清醒后即可下床活动。
随着快速康复理念的推广和发展,胸腔镜肺部手术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成为促进机体功能恢复、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措施之一,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但是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导尿管等管道仍然是胸外科手术患者的“标配”,使得患者术后早期下床需要护士及家属提拿各种导管和胸瓶,这不仅增加了陪护的工作量,也影响了患者康复效果。
近年来,广西胸科医院胸心外科不断推进微创手术与各类手术后快速康复措施的融合与创新,还积极探索无管手术技术,以最小的创伤,最快的康复速度,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不仅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而且极大的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负担,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胸心外科团队,yyds!(网络用语,意思为“永远的神!”)
以下为病案实例:
患者何先生因体检发现右上肺有肿物于是到广西胸科医院就诊,主管医生梁勋斯副主任医师在仔细了解患者病情后,结合体格检查及影像资料分析,认为右上肺肿物考虑肺部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可采取胸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术前CT影像资料
由于患者肺部结节为只有0.5*0.7cm的磨玻璃结节,位于右肺上叶后段。如此小的结节,术中定位成为了手术的难点。如何找到该结节,在根治性切除肿瘤的情况下尽量保留患者的肺组织和肺功能成为该手术的关键。
▲科主任和主管医生术前查房
为了使手术能顺利进行,在科室主任张爱平的带领下,医疗团队讨论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决定术前先在CT引导下对右上肺结节进行定位,以便术中能更精准的判定肿物位置,减少手术中探寻肿瘤的时间,减少反复钳夹肺组织而造成肺组织损伤,也减少了误钳肿瘤引起肿瘤扩散的风险。8月4日,我科医师在CT引导下使用定位针对结节进行了精准的定位。如图下所示:
▲患者于8月4日成功在CT引导下对右上肺结节进行精准定位
8月5日患者在全麻下顺利进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手术,术后未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术后疼痛较轻,麻醉清醒后已可以自由下床活动,目前恢复良好。
▲患者于8月5日在全麻下行胸腔镜下右肺上叶后段切除术
▲术中冰冻病理结果
肺部有结节就一定是肺癌吗?
答案是否定的!
肺结节是胸部CT检查发现的直径≤3厘米的密度增高的、类圆形的、实性或亚实性的肺部阴影。直径<5毫米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直径5~10毫米的结节称为小结节。<5毫米的微小结节以及<8毫米的非实性小结节定期复查即可,不需要早期外科手术过度干预!但当检查报告出现以下字眼时,需警惕可能是恶性病变:
Ø 结节边界不清,分叶、毛刺
Ø 结节大小≥8毫米
Ø 伴有实性成分的毛玻璃样结节
Ø 密度不均匀,实性成分高
除了影像检查之外,医生也会应用一些体液活检技术,如肿瘤标志物、肺癌血清抗体、分子标志物等来鉴别诊断是不是肺癌,是否需要进行干预!
在此提醒广大市民朋友:戒烟限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体检。对一些肺癌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胸部低剂量CT筛查。
胸心外科简介
广西胸科医院胸心外科,成立于1993年,现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3人。科室多数医护人员曾到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宁等地进修学习,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目前科室主要收治病种:(1)胸肺部感染性疾病:肺结核、肺脓肿、脓胸等;(2)胸部肿瘤:肺癌、肺部良性肿瘤、纵隔肿瘤、食道癌、心包和心脏肿瘤、胸膜肿瘤;(3)肺部先天性疾病,如肺囊肿、肺大疱、气胸、肺隔离症、支扩、膈疝等;(4)胸部外伤:气胸、血胸、肋骨骨折、肺挫裂伤;(5)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科室开展手术:电视胸腔镜(VATS)及常规切口行肺楔形切除、肺段切除、肺叶切除、全肺切除、肺癌根治、肺结核(毁损、空洞咯血、支扩、结核球、脓胸等)手术、肺大疱切除、肺修补、纵隔肿瘤摘除、食道癌根治、脓胸清理加纤维板剥脱、血胸清理、肋骨骨折固定、心包切除、心脏肿瘤切除术等。尤其对结核性肺毁损、空洞、大咯血、支扩、脓胸等重大疑难手术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并率先使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进行结核病外科手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的优点,在区内处于龙头领先地位。
图文:梁勋斯、陆文仁、韦婷元
审核:张爱平、陆雪萍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