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6-11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胸科医院点击: 次
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几种癌症之一,死亡率居高不下。据相关医学权威论著,预计到2025年,我国肺癌年增发病率将达到100万例。肺癌已经成为中国癌症患者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由此引发公共健康问题,必须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随着高分辨 CT 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肺结节及肺毛玻璃样病变被发现。3毫米以上肺结节有一部分为早期的肺癌,但由于体积小,且成磨玻璃样病变,无实性结节,最终需要手术切除活检明确,因大多数的结节无法通过视觉、手指触诊等进行术中定位,尤其是对于本身质地较软的纯磨玻璃样结节(GGO),可以单发或多发,由于近 50%的肺结节及肺毛玻璃样病变(GGO)为恶性,特别是肺毛玻璃样病变(GGO),高度怀疑早期肺癌的肺结节及肺GGO病变,肺结节及肺GGO病变术中定位一直是胸外科的难题,就算开胸手术也无法准确判断肺GGO病灶位置。目前,有其他许多技术用于肺结节及肺GGO定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染色定位、术中触诊、术中超声、医用胶、Hook-wire 定位等,每种方法都有其缺点,无法完全解决术中准确切除肺毛玻璃样病变问题。
广西龙潭医院胸外科团队在科主任唐中明副主任医师带领下成功实施一种新的肺结节微创手术术前定位的技术,让肺磨玻璃结节无处遁形。即使用一次性使用肺结节定位针在CT引导下穿刺病灶部位,留置套针,释放倒钩,留取体外金属丝于胸壁,通过定位线的指引准确找到病灶,并使用切割缝合器楔形切除病灶。这种新技术为早期肺癌的及时发现、及早处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可有效减少肺部病变的风险。
一次性使用肺结节定位针
1.手术定位前,外科专家唐中明主任和手术医生一起讨论手术方案
2.手术中,医生正在运用仪器套针开展手术
3.CT扫描引导,图片清晰显示定位线精准抵达病灶。
CT引导定位后行胸腔镜手术,通过定位线的指引准确找到病灶,并使用切割缝合器楔形切除病灶。标本切除后立即切开肺组织明确病灶已成功切除。
在胸腔镜手术(VATS)前行CT引导新行定位术具有方便快捷,创口小、恢复快、定位准确,不易移位的优点。最大范围的保留了病人正常肺组织,大幅度提高手术定位的精准性及患者的舒适性,降低手术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为早期肺癌的患者提供更好治疗方案,造福更多患者。
图文:胸外科 唐中明
审核:唐际富
编辑:陈加琪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